來往于昂貴私人教師和SAT訓練營之間的朱莉·姚(Julie Yao)清楚,自己的教育對她的中國移民父母來說意味著一切。他們認為,因為她是亞裔,大學會以更高標準來評判她。
但14歲就和家人一起從深圳搬來美國的姚,從課本和朋友身上已經學到了美國少數族裔的斗爭。她親眼看見,那些教育和經濟條件不及自己優越的黑人和拉美裔同學,也可以一樣勤奮和成功。
現年21歲的姚是巴納德學院(Barnard College)的大一新生,已經是平權行動的支持者。她認為,考試成績并非衡量學術潛能的唯一指標。
“但是在另一方面,”朱莉·姚說,“我的所有信息都來自我的亞裔父母,上一代人,他們說這是在區別對待亞裔美國小孩?!?姚的內心掙扎反映了廣泛層面上的亞裔美國人的矛盾心理,不只是對于平權行動,也對于他們在美國種族秩序中的地位。
就哈佛大學錄取過程中對亞裔美國人的制度歧視發起的一項訴訟,以及一項改變紐約市特殊高中招生辦法的提議,再一次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多元的美國亞裔群體內外的種族政治斷層。
對于以種族為基礎的平權運動政策,亞裔美國人一直是聲音最高、最為顯著的反對者,這讓人們普遍認為,他們與許多精英院校內仍屬弱勢的黑人和拉美族裔是存在不和的。但這樣的假象卻遮蔽了全國性調查的事實——大部分亞裔美國人都支持教育平權運動。許多人認為自己和其他少數族裔是一個共同體。
然而,不同世代、地域和社會經濟背景的亞裔美國人,在最為緊迫的問題上有著不同的看法,從而導致分裂。
例如,東南亞裔群體貧困率高,在平權行動以及其他社會正義問題上,他們的利益往往與黑人和拉美裔群體一致。而調查中顯示往往不被視作亞洲人的南亞人口,則是有著最高收入和教育成就的群體之一,他們也是平權運動的堅定支持者。他們反映,自己比美國其他亞裔人口受到了更多的歧視。
但與此同時,有學者稱,反對平權運動最激烈的呼聲,有一部分來自近年的第一代中國移民日漸興起的運動。在近幾年圍繞教育展開的爭斗中,在紐約一名華裔美國警察因槍擊被定罪的案件中,以及一些州根據原屬國對亞裔人口數據進行分類整理的提議,讓他們找到了自己的政治聲音。
他們的大部分主張都可以歸結為對美國生活中所面臨的雙重標準的擔憂。但有些亞裔美國人擔心他們被人當成了幌子,用來掩蓋那些與少數族裔利益背道而馳的運動。他們發現自己需要在不犧牲其他群體的情況下,保住自己的利益。
“我們正處于這樣一種中間位置,那就是許多亞裔美國人似乎覺得‘我就當個色盲’沒什么問題,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我宣誓效忠白人至上主義’,”以T·K·樸(T. K. Park)為筆名的“Ask a Korean!”(去問韓國人?。┎┲鲗懙?。
在紐約,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最近提出了一項改變紐約最頂尖公立學校招生標準的建議。在這些學校里,亞裔美國人過多,而黑人和拉美裔學生不足。目前,入學的唯一指標是一項考試,但白思豪希望將席位分配給全市所有中學的頂尖學生,這很可能會減少亞裔美國人的名額。
T·K·樸表示,他認為這一計劃是具有歧視性的,但他并不認為這是因為對亞裔美國學生懷有敵意。他說,問題在于這是在迫使亞裔美國人放棄一些東西,而不是去要求那些以白人為主的績優學校去進行族裔融合。
2018年,在紐約進行的一場集會,目的是抗議紐約改變特殊高中招生政策的計劃。 Kevin Hag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認為,真正的談話在于為什么這些難進的預科學校不在討論之中,”T·K·樸說?!安徽撃闳绾涡揎椖愕谋磉_,這都是白人的歸白人的,然后告訴亞裔和非裔、拉美裔去爭搶剩下的東西?!?多年來,黑人和亞裔美國人經常被拿來對比,這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期,當時,白人稱贊亞裔美國人的職業道德和能力,作為貶低非裔美國人斗爭的一種方式。
每個群體面臨的歧視在本質上的不同始終是一個痛點。紐約特殊高中的許多亞裔美國學生來自貧困家庭,這個事實是反對有種族意識的招生政策的一個依據。
但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克萊爾·簡·金(Claire Jean Kim)表示,這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黑人遭到了——并且仍在遭到——極具破壞性的歧視,比如大規模監禁、警察暴力和種族隔離。
“亞裔美國人相對于黑人的地位是一個非常嚴肅和重要的問題,但亞裔美國人并沒有就這個問題進行斗爭,”金教授說,“總的來說,亞裔因為自己不是黑人而獲得了某些優勢?!?這并不是在抹殺亞裔美國人經歷過并在繼續經歷的暴力、種族主義和排斥的丑惡歷史。研究發現,在所有種族中,亞裔是職場中最難被提升到管理職位的種族。在一些社區里,亞裔的貧困率最高。一些亞裔美國人表示,他們的訴求通常得不到主流的政治支持。
這種情況可能會被一些華裔美國活動人士領導的一場新興運動所改變。這個反對平權行動的運動在2014年興起,當時的一場活動挫敗了加州的一項允許公立學院和大學采取平權行動的法案。這些活動人士大多是在過去20年里從中國大陸移民到美國的華人。他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經常通過中國的訊息應用微信進行交流。
“在某些關于平權行動的爭論中,他們被用來制造隔閡,”加州大學里弗賽德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公共政策學院(School of Public Policy)的副院長卡爾蒂克·拉馬克里希南(Karthick Ramakrishnan)說,“但你看到,越來越多的亞裔美國活動人士,尤其是華裔活動人士,非常樂意扮演這種制造隔閡的角色。他們會使用歧視和受害者的語言?!?48歲的中國移民托尼·徐(Tony Xu)將平權行動視為一種種族主義,稱它是“歧視亞裔美國人的工具”。
托尼·徐住在加州弗里蒙特,20年前以軟件工程師的身份移民到美國,現在擁有一家房地產公司。他說他的女兒即將開始高中的最后一年,打算申請幾所頂尖大學,包括斯坦福大學(Stanford)和常春藤盟校。他表示,在抵制這項加州法案的斗爭中,他成了政治活躍分子,他是反對平權行動的硅谷華裔協會(Silicon Valley Chinese Association)的一員。
托尼·徐表示,他不覺得學校進行種族多元化有什么好處。他表示,比如在中國和日本,學?;旧隙际菃我环N族,但那里的學生最后都挺好。
“我相信每個人只要努力工作,投入時間,就能實現同樣的目標,”他說。
其他第一代中國移民看到了更復雜的現實。30年前從杭州移民到美國的史蒂文·陳(Steven Chen)表示,他覺得,許多移民同胞被網上回音室內的虛假信息誤導了。54歲的陳住在加州歐文市,是一名網絡管理員,他支持平權行動。他表示,他希望自己能幫助改變這種現狀,但他并不責怪那些想要抗議的人。
他表示,“如果他們給人的印象是我們非常自私,不關心少數族裔,那就太糟糕了”,但如果“他們發出的信息是合理的,試圖解決真正的問題,那就沒問題”。
本文由:亞l博體育app下載 提供
關鍵字: 亞l博體育app下載|app入口